国际英文医学专业期刊“疼痛研究杂志(J Pain Res)”在2018年第1期刊出我国疼痛学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安建雄团队题为“半月神经节三氧注射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成果后,受到美国杜克大学头面痛专家Wolfgang Liedtke教授高度评价,并联系作者,希望双方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头面部反复发作的刀割样、撕裂样或电击样等令人痛不欲生的疾病,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研究已有260多年的历史,目前流行的化学性(酒精和阿霉素)和物理性(射频和手术)神经干和神经节阻断术,不仅可以引起面部麻木和肌肉瘫痪,而且复发率高;微血管减压术则需要全身麻醉下开颅手术,也有一定复发率。

  为探索不以牺牲感觉和运动等神经功能为代价的前提下控制这种顽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建雄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就在韩济生院士指导下,利用针灸原理,使用经皮电刺激方法探索无创手段治疗三叉神经痛,遗憾的是,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只能使三分之一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获得满意疗效。

  为了寻求更理想的突破性治疗手段,安建雄随后进行了20年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其中第一个十年主要用于建立新型更接近人类三叉神经痛的动物模型;随后的十年则在这个模型基础上开展系列机理和治疗研究,其成果陆续发表于国际期刊杂志。

  与此同时,根据转化医学原理,对人类三叉神经痛持续进行临床研究。

  半月神经节三氧注射系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技术引导下,将药物准确注射到病变神经靶点位置。

  安建雄团队发现,这种疗法不仅可以使包括手术后复发在内的9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有效缓解,而且对病变神经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等功能有修复作用。

  据悉,我国的临床疼痛医学近年在规模上获得长足发展,但遗憾的是鲜有原创性成果贡献于世。

  安建雄团队的这项临床研究成果不仅为三叉神经痛,特别是有创疗法复发性、以及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有效神经修复和调控手段,修正了以往以通过“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治疗痛症的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